半个多世纪汽车档案 见证60年大变迁(组图)(2)

2024-10-27 本站作者 【 字体:

  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随着国家建设的需要,矿用自卸车成为重点装备,上海32吨试制成功投产之后,各地矿用自卸车也相继试制成功投产,缓解了冶金行业采矿生产装备需要。而1968年底,陕西首辆汽车SX250试制成功。

  1964年,国家确定在三线建设以生产越野汽车为主的第二汽车制造厂,二汽是我国汽车工业第二个生产基地,与一汽不同,二汽是依靠我国自己的力量创建起来的工厂(由国内自行设计、自己提供装备),采取了“包建”(专业对口老厂包建新厂、小厂包建大厂)和“聚宝”(国内的先进成果移植到二汽)的方法,同时在湖北省内外安排新建、扩建26个重点协作配套厂。二汽的建成,开创了中国汽车工业以自己的力量设计产品、确定工艺、制造设备、兴建工厂的纪录,检验了整个中国汽车工业和相关工业的水平,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此期间,一汽、南汽、上汽、北汽和济汽5个老厂分别承担了包建和支援三线汽车厂(二汽、川汽、陕汽和陕齿)的建设任务。地方发展汽车工业,几乎全部仿制国产车型重复生产。据粗略统计,解放牌车型20多家,北京130车型20多家,跃进车型近20家,北京越野车近10家。改装零产件品种增多,厂家增加到2100家。

  这一时期,由于当时全国汽车供不应求,再加上国家再次将企业下放给地方,因此造成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第二次热潮,1976年,全国汽车生产厂家增加到53家,专用改装厂增加到166]家,但每个厂平均产量不足千辆,大多数在低水平上重复。从1964年起,上海汽车厂批量生产了上海牌(原凤凰牌)轿车,逐渐形成5000辆的年产水平,同时,上海一批零部件厂和附配件厂也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而相继成长。

  1966年4月第一汽车制造厂将首批20辆红旗CA7]70型轿车发往北京,为国家领导人送去国产专用轿车。

  1967年5月第一汽车制造厂研制的CA1]40型5吨载货汽车定型。8月国家计委批准陕西汽车制造厂建设方案。

  1968年11月,周恩来总理对第二汽车制造厂厂址指示:“二汽厂址可以确定在湖北郧县十堰地区进行建设”。

  1963年,重新焕发活力的上海汽车人,给重新下线的轿车取了个更为响亮的名字———上海牌。

  1965年,北京市汽车修理公司第二汽车修理厂 (1976年改名为北京第二汽车制造厂)开始研制BJ130轻型载货汽车。1966年上半年,试制出2辆样车。

  1968年12月30日陕西汽车制造厂SX250型重型车样车在北京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中欧体育kok官网入口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