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配得上一声绵长的“吃”
2024-08-31 本站作者 【 字体:大 中 小 】
作为一个年方30的彭州土著,一直想为大家推荐家乡美食,但每次都不知道该从何写起,因为它们总会让我记起那些年在街上“軃”的日子。
我妈喜欢喊我“軃神”,下午五点放学从来不按时落屋,从小学时代就喜欢钻巷子吃洋芋坨坨。
那个时候,彭州还没有正儿八经的咖啡馆,洋芋坨坨都是配歪奶茶,1块5角钱一杯,一看就是粉粉兑出来的,加一瓢儿粘牙的珍珠,但不晓得为什么,那个味道回忆起来却很浓郁,好像奶茶就该是这个样子。
刚开始的奶茶店,都没有牌子,我已经开始读中学了,彭中校门口才有了家避风塘,后来又有了捧茶茶、地下铁这些现在已经消失在时间里的产物。
话说回来,我当年在街上“軃”啥子,本命一个字:吃。说来也好笑,彭州方言和成都市区里的方言还有点差别。我们发“吃”这个音,是翘舌+儿化音,很多在成都上班的同学都改了口,但不管走多远,回家的车票一买,马上就能响当当地吐出一个绵长的——“吃”(chir)。
而我,和他们一样,总想利用假期,从南往北,从西往东,把那些年吃过的东西都再吃一遍,只盼时间再长一点,再长一点。
我对灯泡厂的印象很模糊,但小时候,美食版图走到最南也就是这里了。现在觉得灯泡厂很小,那会儿却觉得它很大,大到1路街车(彭州人把公交喊街车)开到这里都要刹一脚。
灯泡厂最繁忙的时候是早上,工人们赶着上班,黑灯瞎火就开始找吃的,厂子对面一排铺子都是早餐铺,灶台打在门口,腾云驾雾地下面、煮抄手、汤圆。
我小时候很爱这里的汤圆,一次喊10个,黄糖馅的,筷子一夹,焦糖色的芯子就往外流,吹几口赶紧往嘴里送。后来不知道是厂子改革还是建筑问题,这些早餐店都消失了,最近常吃的,还有两家。
我不能说彭州人喜欢早上吃烧菜,但我家的确如此。红烧的笋子牛肉、土豆肥肠、萝卜牛肠,清炖的蹄花儿,几个大锑锅架在门口,天不见亮,就咕噜噜冒着热气。
一摞宽口白瓷碗放在旁边案板上,喊上一份,老板勺子一挖,撒上一把葱花即刻上菜。你永远无法想象,清早八晨,一碗烧菜、一碗蹄花汤,一碗干饭是多么幸福。
开在灯泡厂斜对面卫生站的旁边,扯了两三个铺子,感觉现在都成网红了。彭州不爱吃棍棍面,一般都是韭菜叶子面,这家店也不例外。
喜欢这家主要是臊子实诚,大片大片的卤肉、鹌鹑蛋、肉酱、芹菜粒,还可以加肥肠和煎蛋,红油料也打得特别香,吃完面,汤也得喝干。
顺着灯泡厂往彭州的西南平移,就是彭中校,想起以前读书的时候快迟到了,我爷爷一边数落一边带我抄小道,总能踩点抵达。
那时候上学都骑自行车,学校有统一的车库,但不知道为什么大家总是喜欢把车子放在周围农户的家中,一来二去,形成了一门生意,当地居民们有的也做起了餐饮生意。
学校门口的东西,不算精致,但能精准地戳中每个彭中人的饭张力,它们大部分都已经歇业,但总觉得在这张意识流美食版图里,该有它们的一席地位。
别看如今彭州推车子卖炸粉的不少,但当年的胖哥绝对是个开创者。摊子支在路边,两口大锅同时开炸,一边是切厚片的铁板洋芋,一边是泡好的宽粉与土豆、藕等蔬菜混炸,糖醋麻辣,人人都爱。
白面锅盔从中切开,新鲜出炉的粉蒸牛肉、粉蒸肥肠撒上香菜、葱花、大头菜末,和匀,装进面饼中间,趁热,大口咬,有青春的味道。
廖姐,那个年代墙洞食品的神,泡椒牛肉、糖醋混炒,依稀记得混炒里面还会加藕丁,米饭颗粒分明,干香干香的。
几口锅一起上灶,米线煮开了,像是砂锅在开派对。那时候没智能手机,没微信,早上出门前,先给老板发短信订一碗三鲜米线,骑车过去刚好出锅,急匆匆挂龙头上,到了教室,才拿出来在早自习上偷摸吃。
是不是这个名字我不确定,确定的是,再也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醋调面了。记忆中是2元一碗,用纸碗打包,加肉多5角钱,入口滑爽,又酸又辣又醇,尝试过复刻,始终差点味道,只想问:孃,你在哪里?可不可以再出山。
我是毕业后才发现的这家店,有一次回去看老师,他请吃了这家店,是家学校门口的中餐馆子,很有烟火味,后来听说我们那届的火箭班很喜欢吃这家店,确实也有考起北大的,所以我大概是当年吃少了。
西华大学彭州校区,当地人习惯称之为师专,校门口刚好对着一个十字路口,一边是教学区,一边是住宿区,我考研的时候就是在这里上的自习,校园环境非常安静。
有近视的彭州人第一副眼镜大概率都是在师专配的,门口几家店连成排,颇具规模,这里也靠近夜市,至今记得那里有一碗牛肉粉很好吃,但上次回家时,已经不见了踪影。
师专在彭州人眼里还是个地理坐标,上通南大街,下达迎宾路,因此,在这里我把中医院的凼凼醋洋芋也归于此处。
师专对面,一家快30年的老店,早年在它家吃炸鸡腿,后来发现盖浇饭才是王者,在彭州真的没有对手。我最爱的是豆花牛肉,其次是土豆排骨,滑噜噜的烧菜盖在盘子里,见菜不见饭,每舀一瓢儿都拉丝,预祝一个百年老店。
曾经师专的真·隔壁子,与学校大门只隔一道墙,但大概率会被忽略,因为店面着实小,小到只能塞下一个锅盔炉子,最近搬到了学校对面。
牛肉和猪肉味最畅销,口感上比其他家的偏脆、偏油些。大众点评显示收录12年,店实际更老,因为读书时我们班有个同学姓雷,这家店开了后,大家就追着喊他“锅盔”,想想怎么也有20年了。
汪飞车从陈洋芋手中接过来的店,开了20多年,自始至终只卖3样:洋芋坨坨、春卷、冰粉。他家的洋芋切得小块,秘密武器是手工熬制的醋汁,这在整个炸洋芋圈都是独一份,虽然市面上都卖糖醋麻辣,但醋的味道还真就不一样。春卷是炸过的,味道也很特别。
长到30岁高龄吃到的最好吃的豆浆油条,油条炸得非常蓬松,豆浆也是每天鲜榨,找位置坐下孃孃就会发给你一个带调羹、撒好白糖的不锈钢碗,下一步她就会拎着装满豆浆的铝壶过来。店里面的叶儿粑也好吃。可惜,不知道什么原因,几年前路过,发现店面已经换成其他的了。
曾经盛极一时的彭州客运站,是连接彭州人与周边城镇的通道,它附近还有两所从外地搬迁而来的厂区和家属院,围绕它们,也形成了一个不小的美食圈儿。
全名阳氏田鸭肠,彭州老牌火锅。依稀记得,最初的那几年能与之分庭抗礼的是迎宾路上一家叫孔亮的火锅店,不过它很快就开成了中餐馆,后来在彭州人的味蕾版图上慢慢淡出。
田鸭肠则突飞猛进,名声大到一度在本地火锅类餐饮市场中占有率达到90%,曾广开分店,不过,最为人知晓的的还是彭州客运站后面这家老店。
两层空间,堂子扯得很开,在那个年代很是气派,逢年过节家庭聚会、请客吃饭,都得来田鸭肠,而他家最出名的菜,当然就是鸭肠。
听这个名字就知道年代感了,位置在老灶房对面的巷子里,以前读书的时候常吃,只记得咋走,不记得店名,前段时间回家突然想起它,按照印象里的位置找过去,竟然还开着,感觉像挖出了儿时埋在树下的宝藏。
他家主要是一鱼多吃,特色是乌鱼,老板会把鱼片和鱼排分开用多层餐盘叠装起来,一个用来涮,一个用来烤,同时还可以点五花肉和玉米馍馍烤,五花肉出奇的好吃。
锅底选择蛮多,建议点藿香锅底,味道超上头,他们家的茶水也放了藿香,喝了很眼耳口鼻一起通透。
现在成都玉林菜市有卖彭州剪刀洋芋的,而它的出处就在彭州客运站不远处的157厂晋林菜市。我小学五年级就跟着厂里的同学在这儿吃洋芋,那时候菜市还没多少人知晓,仅作为厂区的后市。
卖洋芋的,和市场的菜摊一样,只有摊子,没有招牌,但作为炸洋芋品鉴专家,我和同学马上就感觉到这儿的洋芋和外面的不一样:一是不切块,采用整炸;二是老板手里的一把剪刀把炸物剪得稀碎,脆皮粘连又入味,加片苕皮或年糕,就更满足。
那会儿我们就喊它“剪刀洋芋”,并在同学范围内广泛宣传,后来,吃的人越来越多,有天我去,老板还就真加了个招牌——重庆剪刀土豆,虽然现在卖剪刀洋芋的越来越多,但真正好吃的味道,依然在晋林菜市。
天一广场是彭州曾经的CBD,说天一广场首先要说安仁街,一条横跨在南大街上的小街。
以它们的交界处为起点,往西走是天一广场,往东通往彭州新晋商业地标望蜀里,往北就是彭州人默认的十字口,彭州早年的百货公司、第一家红旗超市都集中在这里。
众星捧月的地方,更新换代也特别快,能在这圈存活下来的美食小店,都是元老级别。
这里曾经流传着一个“歪老孃儿”传说,如果说,彭州炸洋芋圈是一个江湖,包裹在天一广场一角的安仁街就是这场龙卷风漩涡最中心的地带。
卖坨坨的廖孃,卖片片和鹌鹑蛋的老巷土豆,片片、坨坨双绝的陈记彭州特色土豆,各自为营在这里度过了近三十个春秋。爱恨情仇、缠绵悱恻,在口口相传中继续添油加醋。
目前,开得最久的廖孃已经退隐江湖;老巷交由后代发展,最近在新繁开出了一家兄弟店;陈记的三轮车变成了一家铺面,和它共用一个铺面的眼哥冰粉也值得推荐。关于这部分的故事,我们曾写过一篇,这里不再赘述。
开在十字口新华书店隔壁子的正经苍蝇馆子,直接把一条通道做成了一家铺面,空间窄且昏暗,但不影响每天中午都爆单。
他们家最出名的就是家常菜配米汤饭,用甑子蒸出来的米饭颗粒分明,沥出的米汤又稠又香。端上一碗烧菜又或是素菜拼盘又是饱鼓鼓的一顿。
好笑的是,有次吃饭碰到甑子不够用,老板用了一个大红色的盆子来暂时装饭,同学看见了非说是脚盆,害得我们好几天不敢去吃饭。
开在安仁东街的小铺子,那一带以前有好几家串串店,后来逐渐倒闭,有一天突然冒出一家瓦块烧和罐罐香。做法是把鸡尖尖、牛肉、虾、排骨这些荤菜放在一起闷,再加上各种调料和素菜,有点川式啫啫煲的感觉。
荤菜可以两种一起拼,胜在便宜,几个人吃一大锅才三四十块钱。在想吃点有味道的,但又不想吃火锅、串串、冒菜的时候,给出了一种选择。坚挺多年之后,瓦块烧已经歇业了,只还剩下一家罐罐香。
安仁西街拐角处原来有家可以吃炸鸡可乐的店,叫亚细亚,它对面的旅行社旁边有家叫初心的,是彭州的第一批日式料理店,至今依然在营业,不知道装过多少人的青春秘密。
而在它的斜对面,前些年曾经开过一家疯子寿司,装潢简单粗暴,一面墙喷绘店招,一个吧台卷寿司,“特色疯子寿司:的口感至今记忆犹新,在寻常的紫菜卷之外撒了一层脆脆的颗粒,八块钱一盒,可以当顿饭吃。
彭州的夜市曾经有过几次搬迁,后来固定在了天府西路和西海南街交界的这一片,与芭蕉林相连,形成完美闭环。
除了夜市上本身的美食外,这里还是彭州的烤鱼一条街,而它们圈出的这片住宅区里,也是巷子连巷子,充满隐藏菜单。
如果你曾经在彭州吃过烤鱼,那大概率不会再爱上其他网红品牌,因为有一整条街的烤鱼可以选。我们爱点比黔鱼更便宜的草鱼,20块钱一条,吃完再加个10块钱的菜,两个人吃胀。
至于味道,僰都烤鱼算是里面比较有名气的,但就这四个字,重名的也不少,老僰都烤鱼、僰都烤鱼蒋烧烤、僰都烤鱼·重庆干锅,各是各的味道。
我常去蒋烧烤家,因为它们家的味道有很多选择,记忆中除了香辣、蒜香这些寻常口味,还有泡椒、藿香和怪味。我们经常都是两大桌人把味道全部点完,优秀的吃货从不做选择。
彭州第一家小火锅,保守估计开了10年,藏在夜市后面的一条小巷子里,不管几个人,一人一锅不打架。锅底原来只有红锅、番茄、菌汤和青椒,现在与时俱进多了酸汤和冬阴功。
不过锅不锅的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他家的菜色真的超丰富而且很新鲜,几个大冰柜摆一排,鸡脚脚、麻辣排骨、兔腰子、鸭肠、毛肚……用漂亮的小筲箕又或是方盘子装得巴巴适适,一看就食欲爆棚,冬天里水垮垮的玉米汁和醪糟汤圆也是我的爱。
彭州百货大楼,在沃尔玛入驻彭州前,曾是这座小城里最为风光的商业体,前段时间偶然闯入,感觉到了它的落寞,心中不免有些唏嘘。
好在周围几家开了几十年的美食依然兴盛,时光让我们忘记的,味觉拐了个弯儿,拉了回来。
我对刘幺妹冒菜最好记忆其实还停留在那个烂房子里,1块5角钱的素冒菜,边吃边和,边吃边擦鼻涕,又烫又辣,尤其是土豆和脆藕,越吃越上头。
后来它搬迁到了百货大楼后面,开始煮荤冒菜,当然这个头也不是刘幺妹带起来的,不晓得从哪一天起,荤冒菜就成为了一种趋势,东西越加越多,火锅、串串、冒菜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所以我每次去刘幺妹,还是会点他们家12元一份的素冒菜,和朋友吃着吃着就会聊起当年那个老房子。
把李扯火放在百货大楼板块有点勉强,因为它其实位于东北市街。这是一家只有晚上才营业的老串串店,在彭州几乎家喻户晓。我最喜欢他们家的脑花和宽粉,我在串串店一般不点脑花,但它们家例外,用料非常新鲜,料也打得香,吃起来醇厚绵密。
在彭州,如果说芭蕉林那一片是烤鱼一条街,那东北市街就是老鸭汤一条街。重庆山珍老鸭汤,我初中就和同学常来,酸萝卜老鸭汤88元一大锅,送素菜和卤拼,感觉一直是这个价。尤其喜欢喝汤,但要耐得住性子,熬到后面萝卜炖烂了,汤会越来越香,又酸又鲜。
仿古街在地图上其实叫里仁街,是彭州的一条商业街,在那个电商还没有兴盛的时代,周边居民若是想买一件时髦的衣服,那必须到仿古街打一头。
其次,这里的童装店也比较集中,因此,它在彭州小娃娃心中拥有一个特殊的地位,毕竟,逛了仿古街,就意味着拥有了一件新衣服。开在这儿的美食,大多是些小吃,逛累了,匆匆吃一顿,继续逛。
我人生中吃到的第一碗过桥米线就在这里,最便宜的选择是4元一碗,掐指一算,20多年过去了,价格也涨到了12元。
点好餐后,老板会先端来新鲜的净菜和煮过的米线,等到高汤来了,往里一倒,用盘子扣上,几分钟后打开,就开始捞着吃,一夹米线,一口汤,冬天里,最是舒服。
我眼里曾经最好吃的冰粉,选择感觉已经做成了“家族企业”,老板一家人都守在铺子上,各司其职。冰粉端上来能明显看到气泡,非常劲道,这么多年,最爱的还是传统的西瓜红糖冰粉,老板手有点重,需要少放糖的,提前说。
回到过桥苑继续往北,寺门口有一家非常冷清的糕点铺,但是他家的玫瑰蛋糕超级超级好吃,手工做的,样子很朴实,就是清蛋糕的样子,但是里面有玫瑰花瓣,很香,很蓬松,很柔软。
龙兴寺是彭州版图上一个非常显眼的地标,四座小塔环绕着一座81米高的主塔,不管站在这座小城的哪个犄角旮旯,都能望见它顶部的宝光。
寺庙的所在地被彭州人称之为塔子坝,除了文化上的象征,它还是地理上的一个标志,再往北,就要出城了。此外,由于位置开阔,塔子坝还一度作为彭州交通中转站。
它的背后,曾有一个非常传统的菜市,菜市口子上有专门为人照相、冲印的铺子,也有彭州为数不多的戏窝子,那时候的戏班在各个乡镇上穿梭,每到有戏的日子,都会用一个黑板挂在菜市口通知。
只要看到老瓦房里今天有人围堆堆,那就是有戏唱,我十年前去听过一次,门票8元一张,座无虚席。而围绕附近居民的生活,也诞生了不少美食。
一张白面锅盔+一碗粉肠粉,是彭州人早餐的标配。老瓦房和纪锅盔虽然现在是两个不同的铺子,但曾经却是一对约定俗成CP。
那会儿它们门对门守在塔子坝菜市的一个口子上,吃粉的坐下,自然就去对面喊个锅盔,吃锅盔的,也自然坐下吃一碗粉。
老瓦房的粉,胜在劲道,老板也很大方,从来不吝啬那一把豆芽,入口瞬间,清脆爽滑、鲜香麻辣。但多年以来,我一直有个疑惑:老板,你为啥不卖节子?
我算是一个柴火鸡爱好者,在柴火鸡风最大的那两年,还专门跑到三圣乡和蒲江吃当地的柴火鸡,但吃过最好吃的,还是家门口这家旧院柴火鸡。
位置就在龙兴寺后面的一个院子里,198元的套餐够三四个人吃,老板会送很多东西。它们家的鸡好吃在入味、活套,口口有肉,胶质特别足,锅里炖的素菜也充满时令感,比如这两天就会有苦瓜。
一直想写“90后”记忆里最深刻的那些彭州美食,但总觉得不晓得从哪里下笔,于是拖拖拖,拖着拖着,发现自己的脑海渐渐模糊起来,名字记不得了,打开地图一搜,位置说不清哪天就消失了。
这让我想起了前两天和朋友聊起的一件事,我们聊到,在彭州“90后”记忆里,有两位特殊的老孃儿,一位是“洋芋老孃儿”,通过炸洋芋填饱我们的胃,还有另一位,通过娱乐满足我们的精神,她,就是彭州饭圈非常有名的“明星老孃儿”。
印象里,那会儿她已经是个老太太了,但中气十足,推着个三轮车在北大街和金融街交汇处的一栋楼底下卖周边、摆八卦,放眼国内外,那会儿最火的爱豆都被她装在板车上,而她之所以出名在于货新,量大且形式多元。
在那个互联网还未曾普及的年代,“明星老孃儿”通过卖卡片、钥匙串、纸贴……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这个故事真的很有意思,但如今还记得这位老婆婆的人又有几个?
同样,诞生在这座小城街巷里的美食,明明曾给我们带来那么多快乐多回忆,如果没人记录它们,渐渐地也会没人记得它们。所以,我今天写到的这些店中,包括有一些已经歇业了的,但我依然想把它们写下来,哪怕只是一个名字。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zoty中欧体育
猜你喜欢
非常重庆 非常好耍丨合川区2023年“迎中秋·庆国庆”非物质文化遗产暨农特产品消费帮扶宣传展示周启幕
重庆旅游美食攻略 重庆旅游吃货攻略
“夜经济”点燃城市烟火气 重庆民心佳园夜市出圈
重庆美食攻略 重庆特色美食小吃介绍
中餐传递的不仅是美味--健康·生活--人民网
美食摄影师教你5招轻松在家拍出美食大片
看点满满 大足区镇街美食双晒活动带你“云上品棠城”
这10种网红美食图3图6曾是我最爱花冤枉钱买了个见光死
6种地道的中国美食却因有个“外国名”被误认是“异域美食”
“成都味”串起特色街不仅有吃头还有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