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汽车史上那些不为人知的美国发明

2024-08-20 本站作者 【 字体:

  中欧体育最新地址若知道三点式安全带是沃尔沃发明的,你算初级汽车粉;若也知道托森差速器是丰田囊中的技术,算中级粉。那美系发明你知道多少?

  欧、美、日汽车几乎占据了世界汽车市场的份额,各国车企的技术比拼却互不相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欧洲汽车工业受到严重打击,而美国超级大国的身份,加上低廉的石油价格,汽车工业迅速发展。那么,一起来看看汽车史上这些不为人知的美国发明吧!

  1952年,自学成才的美国工程师John W.Hetrick,从一次事故中受到启发,他提出一种保护装置,在紧急制动或是碰撞时能代替手臂去保护受惯性力向前冲的驾乘人员,这种保护装置便是安全气囊的雏形。不过,安全气囊的推广可谓一路坎坷。

  在60年代末,安全气囊的提案就被呈上,但雷声大雨点小。当时的车主更在乎车拥有多大的马力,对安全配备并不感兴趣。加上安全带使用率低、汽车制造商以成本理由拒绝接受安全气囊装置,所以安全气囊很快就从市场中消失。

  安全气囊线年之后的事。先是福特将安全气囊装在一批实验车上,接着通用汽车在1973款雪佛兰Impalas车型上首次大面积实地测试安全气囊。随后,安全气囊成为多款1974年量产车型的配置。到现在,双安全气囊几乎已经成为了所有车型的标配。

  众所周知,在发生侧面碰撞时,受到侧向惯性力的影响,容易造成主副驾人员之间的肢体碰撞,带来二次伤害。因此作为最早运用安全气囊的厂商之一,通用似乎要把这项技术运用到极致。

  2011年,通用推出了行业内第一个前排中部安全气囊。当遭遇严重的侧面撞击时,这种安全气囊将在驾驶者座位的右侧展开,确保在侧向碰撞中,主、副驾的头部和肢体不发生二次碰撞。这项技术已经率先应用在了2013款别克昂科雷、GMC Acadia和雪佛兰Traverse上。

  涡轮增压,这项最早来自战斗机上的技术,已经成为许多消费者衡量汽车性能的一项“硬指标”,就连前些年坚持做自然吸气的日系车,现在也大范围使用涡轮增压发动机。然而,涡轮增压的“始祖”,并不是大家所熟知的萨博99,也不是宝马的传奇车型2002 Turbo。

  涡轮增压技术的最早运用,应该追溯到1962年,雪佛兰CorvairMonza Spyder Convertible是最早搭载了涡轮增压发动机的量产车型。

  然而不幸的是,这些最初的涡轮增压车型在大排量的美国梦中败下阵来,美国车厂对于这项技术的应用热情就此消退。之后,这项技术传到了欧洲,在萨博、宝马和沃尔沃等几家大厂的发展下逐渐的享誉世界——当然,这些都是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事情,而涡轮增压在中国的受捧,则只有十年左右时间。

  说到德国的司机形象,我脑中浮现的是驾驶一辆手动高尔夫的瘦高青年,快速离开村庄,驶上高速公路就挂上6挡一条道走到头。要知道,当下的德国许多不限速高速公路,都是纳粹德国时期修建用作备用机场的,良好的路况让德国人对于手动挡趋之若鹜。

  而要说到美国的司机,我脑海里所呈现的就是一个高大壮实的男子,慵懒地开着一辆V8的皮卡,右手扶着方向盘,左手吸着雪茄消失在夕阳下的66号公路尽头。

  这样的画面在银幕上已经深入人心,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第一款量产的自动变速箱为什么是由美国人发明的。

  1939年,通用汽车公司开始生产Hydra-Matic自动变速箱,最初只装备在奥兹莫比尔轿车上,其拥有四个前进挡,挡杆位于转向柱之上。由于这种自动挡的奥兹莫比尔汽车非常受欢迎,所以通用很快也将自动变速箱装备给了凯迪拉克轿车。

  后来,包括威斯利、林肯等美国品牌迅速找到通用采购自动变速箱,甚至英国的顶级豪华品牌劳斯莱斯也成为了通用的合作伙伴,引进这款自动变速箱到英国生产。

  1962年,JEEP的Wagoneer正式问世,以先进四驱系统、宽敞车内空间以及豪华内饰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但当时Wagoneer仍使用非承载式车身,其设计理念及消费人群已经使SUV的概念逐渐浮出水面。

  1984年的第二代切诺基,也就是Cheyokee XJ首次使用了承载式车身,正式将SUV车型与传统四驱车分开,成为汽车史上第一代SUV,以灵活的城市驾驶和户外越野能力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但是SUV真正创始车型是克莱斯勒生产的“切诺基213”。

  现在的SUV一般是指那些以轿车平台为基础生产、在一定程度上既具有轿车的舒适性,又有越野车的通过性的车型。这种车型让家庭远行成为一种享受,也正在全球各地收到热捧。

  以中国市场为例,从大型SUV,到近两年十分火爆的小型SUV,销量都十分喜人。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在2015年8月中国车市整体五连跌的大背景下,SUV产销同比纷纷增长了40%。

  20世纪初期,在美国军工厂中实施不久的标准化生产,不管是技术还是模式都并不成熟,为了追求高精度与零件化,凯迪拉克不断地进行研发测试。

  凯迪拉克创始人亨利?利兰是生产汽车精密零配件雷兰?福尔各勒股份公司的股东,他更重视加工精度、制造质量,这决定了他要以做工和品质打造凯迪拉克。

  1906年,随机选出的三辆Model M大量零件互换后,仍然安全行驶五百英里。Model M是世界上第一款使用“标准汽车零件批量”生产的汽车,是“高精度、零件标准化”行业的先行者,自此汽车行业标准化得以建立,而凯迪拉克的制造标准也被誉为世界标准。因此,伦敦皇家汽车俱乐部(RAC)将“Dewar Trophy”(杜瓦大奖)授予了凯迪拉克,并赋予其“世界标准”的美誉。

  具有戏剧性的是,与亨利?利兰同在雷兰公司工作过的亨利?福特(福特汽车创始人),更重视产量与规模。福特通过零部件标准化这一前提,建立了汽车流水线年福特汽车公司生产出T型车,使美国成为“车轮上的国度”,世界汽车工业革命就此开始。T型车成为低价、可靠运输工具的象征,赢得了千千万万美国人的心。不仅是因为T型车让普通人也可以开始拥有汽车,奠定了全世界的汽车制造都以流水线的方式生产。

  尽管T型车售价低廉,但致命缺点是驾驶起来并不容易,有人比喻说驾驶这辆车“比眼科手术还要复杂”。听起来有些骇人听闻,但在当时并不夸张。1927年,当T型车最终停产时,这个世界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二战后的欧洲满目疮痍,人民生活困顿,日本几乎被炸回了石器时代。在此背景下,汽车制造业也重新洗牌。曾经的欧洲战后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打击奢侈消费的法律和税则,以及战后资源匮乏对汽车制造企业的限制,一段时间内,欧洲汽车工业几乎停滞。

  作为战争最大得益者的美国,扯下紧勒没几年的裤腰带之后,依旧歌舞升平;通用汽车凭借”高精度、零件标准化“快速发展,二战后订单和销量全面超越福特,成为了最大的汽车制造商。

  回首百余年来的汽车历史,不同于欧洲厂商孜孜不倦地强调其在技术方面的革新,美国车企在许多方面奠定了行业标准。

  如今,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车联网的趋势下,我们更希望继续看到美、日、欧,甚至中国厂商参与技术比拼。当然,真正获益的还是广大消费者。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