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警惕幼儿在木盆、浴缸中玩水的风险

2024-10-05 本站作者 【 字体:

  每到夏季,溺水都是常见的安全事故。近期,全国各地已发生多起溺水身故事件,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披露的数据就显示,暑假至今,该院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已接收8名溺水儿童,其中仅2人保住性命。在国外,也发生过专业运动员参加游泳比赛时溺亡的事故。

  很多人对溺水存在误解,以为“会游泳就不会溺水”“有游泳圈就不会溺水”“水很浅就不会溺水”等。殊不知,这些“不会”都站不住脚。

  首先,电视剧或短视频中常见的“溺水后瞎扑腾并大声呼叫”与事实不符。国家应急管理部指出,真正的溺水快速而无声。溺水时,溺水者的手臂忙着划水,很难伸出水面;鼻子、嘴巴时浮时沉,想呼救也很难发出声音。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在水中身体半直立,头顶露在水面上,面部浸在水面下,不伸手呼叫,但也不挣扎,务必提高警惕,立刻救助。

  其次,有关“会游泳、水性好的人不会溺水”的说法也是错误的。开放水域情况复杂,看似平静的水域同样暗藏风险。除了离岸流外,水面下有暗流、暗礁、水草、沟壑等,都可能对人造成生命危险,即便会游泳,也未必能全身而退。这也是很多地区在河流、湖泊、水库等竖起“禁止游泳”指示牌的原因,公众不应以身犯险。

  再次,“救生圈”不能100%避免溺水。俗称的“救生圈”其实是充气式塑料游泳圈,并不是专业的漂浮装备。当水流发生变化、使用者未抓住游泳圈,或充气游泳圈漏气时,都可能酿成溺水事故。

  还有,“会游泳就能救人”以及“手拉手就能救人”不一定能成功救助溺水者,反而可能引发新事故。溺水者出于求生本能,可能会死死抓住任何东西,如果游泳者缺乏救助经验,贸然下水救援,反而会被拖入水中。“手拉手救援”看似形成了“人链”,可一旦有人因体力不支而打破“平衡”,就会让多人落水,导致群死事件。

  因此,面对溺水者,不建议盲目施救,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缺乏经验的救助者,建议尽量使用长杆、漂浮物等工具实施救援;尤其不建议青少年下水施救或“手拉手”施救,而是要使用工具或求助成年人。

  最后,要警惕“浅水溺亡”。多地都出现了“浅水溺亡”事故,比如,有的是孩子在家中的小木盆、浴缸中玩水、洗澡时溺亡;有的是醉酒者倒地后,口鼻浸在地面浅浅的积水中溺亡。医生解释,并不是在水深的环境中才会溺亡,只要水面盖过口鼻,就有可能发生溺水。对幼儿家庭来说,一定要当心孩子的活动环境,降低溺水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在暑期发生的溺亡事件中,青少年和儿童的比例较高。正因为此,全国少工委发布提醒,青少年、儿童及其家长要牢记“四不要”:不要在没有家长陪同下私自下水游泳;不要在设置有警示标识的水域游泳;不要在没有安全保障的地方和野外水源游泳;不要在水源周边戏水。 (记者 任翀)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中欧体育kok官网入口

阅读全文